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碩士課程的多樣性

談完碩士「能力」的培養,馬上收到讀者來信談不一樣的意見:碩士班不一定要寫論文。碩士是否一定要寫學位論文?國內學界為此確實爭議已久。我沒有堅持,只有偏好。
社會的發展愈來愈多元化,每一個大學都要去找到自己的定位。碩士的訓練可以有多種不同的 programs,但是必須要名實相符──不要說碩士班成績單上有「碩士論文成績」,實際上卻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搜尋資料與論文,也不知道要提出一個嚴謹的論述需要滿足哪些要件,因而表面上是個受過研究與論文寫作訓練的人,實際上卻根本沒有相關的能力。
劍橋大學的碩士班有兩種,一種是 degree by course,一種是 degree by research。兩種絕不會魚目混珠,培養的目標寫得很清楚,結果也要求的很認真。degree by course 通常是人文與社會學院的科系在開授,工學院不但只有 degree by research,而且只有博士班而沒有碩士班──碩士學位是給無法寫出博士論文者的退路。
劍橋大學的工學院根本沒有研究所階段的課,而只有大學部的課!
劍橋大學工學院的博士生只做研究而不上課,但是他們自己組讀書會,一個學期念好幾本最新出版的書。對他們而言,進得了劍橋大學就是擅長讀書,再開課教他們讀書本的能力是在浪費時間,所以直接培養他們大學時期沒學過的能力。這樣的能力業界無法教,所以才要在學校學
我也喜歡另一個典型的技職體系。以前英國有一個叫做 Cranfiel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技職學校(現在跟別的學校合併成 Cranfield University,它的碩士課程我很喜歡。譬如,有一個碩士課程就叫「振動工程」(Master in Vibration Engineering),主要的目標是培養振動工程師。兩年的課程裡修的課很多,從較深的學理、最新的儀器原理與操作,到各種實務的課。畢業時不寫論文,而是考試:給你一台高精度的工具機,它有振動的問題使得加工出來的產品精度不足;你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印象裡是四小時)用所有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找出它精度不良的原因,並且把它修好。這樣的能力業界也無法教,所以才有必要在學校學。
假如只是去一個碩士班唸兩年,聽老師講過十幾門半懂不懂的課,而沒有培養出新的能力,我覺得那樣的兩年是在浪費時間。
我的偏好是:碩士班要培養出業界無法培養的能力,否則就不需要辦碩士班,而只需要發給「修業證明」(certif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