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流浪博士的求職之路(4):一至二年的求職計畫

  一至二年的時間可以用來較札實地培養一個第二專長,甚至轉換科系去取得碩士學位。如果是英國的制度,碩士班修業期間通常是一年非常密集的課程,不過也有兩年課程的。
聲譽還不錯的 Unievrsity of Bath 有多種十二個月期的管理碩士課程可以挑。著名的倫敦政經學院(LSE)有一個專門給轉跑道者的兩年期管理碩士課程 Master's in Management,這應該是一塊相當有利的職場敲門磚。
      位於新竹市清大旁邊「外貿協會培訓中心」的「國際企業經營班」有一年期的「國際行銷人才」、「服務業菁英幹部」與「經貿組」課程;第三者一年結訓後可以接軌交大「企管碩士學程」,你可以在修畢第一年課程後,邊找工作邊繼續唸碩士,找到工作就休學。不過,這個培訓過程包含商業英文的培訓,對於有些人而言可能不適合。
      台大、清大以及許多大學都有推廣教育中心,有很多三個月為期的培訓課程,譬如:中興大學有為期三個月的「雲端運算應用人才培訓班/ 300小時」,僑光科技大學就有三個月為期的「雲端運算產業人才培訓班」。妳也可以用社會人士的名義去選修這些大學的其他課程(譬如:去學大學部的電腦程式語言、會計、經濟學),一方面強化自己其他週邊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取得學分與成績證明,讓企業界相信你的學習能力。之後也可以搭配著去報名各種「以取得相關證照為目的」的課程(譬如,「雲端運算國際認證班」課程通常只要上兩天課,之後自己讀,考試內容主要來自兩份文件)。
      妳也可以花一年時間在國內大學部選修一些跟網路技術、資料庫結構和雲端技術有關的課程,然後進一步到英國唸一年期雲端資訊工程的碩士學位。譬如原本是技職教育體系(Sheffield Polytechnic)的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不同於大家較常聽到的 Sheffield University) 有提供十二個月的碩士課程 MSc Web and Cloud Computing,不需要本科系畢業,但需要有一年的相關工作經驗以獲取基本的網路、資料庫結構與軟體知識。英國傳統的技職體系(Polytechnic)課程截然不同於普通大學,強調問題導向而非理論導向(非常像醫學院的教育),強調在學校內培養出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未來的發展潛力)。冷門科系博士可以循此管道發展出工程能力,但不 一定要變成工程師,而朝向「可以跟工程師深入對話的企劃人才」方向發展。
  如果可以給自己一、兩年時間,一邊找工作一邊發展第二專長,冷門博士也有機會開創出個人專屬的職場第一春和後續軌跡,而不是非得要屈就惡劣的工作條件與工作環境不可。
  至於最傳統的公職人員考試,競爭愈來愈激烈,卻不見得能在這過程中培養出職場所需的技能,而補習期間又沒有等校於認證或學分授予的紀錄,考太久不見得是個好主意。

後記
  由於行政院已經放棄「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網」,而截至目前我找不到「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有任何延續計畫,因此我對於自己在「流浪博士的求職之路」一文中所提出的「(3)自己創造博士後的工作機會」沒有信心,而比較鼓勵流浪博士往「(5)自己創造私人企業內的工作機會」發展。未來的博士後工作機會很可能會更加密集地掌控在學界大老手中,而博士後研究的內容很可能會是為了發表論文為學界大老爭取傑出研究獎,以致於博士後的時間愈久,愈沒有往企業界發展的機會。
  此外,我一直用「雲端產業」當案例來說明求職的技巧與策略,但是雲端產業會不會在台灣順利地發展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我也曾經質疑過政府推動的能力。不過,業界是有人想要試著發展或至少培養備用人才,情況不妙時還是可以把這些人才往別的相關業務發展。因此,我還是把它當作一個「新興的熱門職缺」,而不是當作「未來必將爆紅的產業」看待。